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张鹏:扫黑除恶「胜」斗士
作者:王圣淼  发布时间:2021-01-13 16:22:57 打印 字号: | |


 



01

「黑恶势力不彻底铲除,百姓便永无安宁。」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即将收官,作为这场硬仗中的「胜」斗士,张鹏也展现出了利刃出鞘「正面刚儿」的魄力。

拳打脚踢、砍刀飞舞、违规入党、称霸一方,张某恶势力团伙不光有打手,还有军师和会计,专门有组织、有预谋的欺压百姓。他们在村里是「村霸」,走出村子就是「恶霸」。

将这些「恶霸」收网后,审判重任落在了张鹏的肩上。召开庭前会议的当天,提押被告人的路上,上演了尾随囚车,穿插车队,向恶霸传递消息的「好戏」,这,只是开始。



「开庭就是过场。」团伙头目张某恶狠狠地公然喊话。十七个被告人被押上来的时候,脸上充斥着大写的不屑,一个眼神或手势的交替,甚至是挑衅的一声「哼」,都可能是在串通暗号,传递信息。

关押房间如何分配?提押时是否需要戴头套?囚车怎么坐?庭审现场怎么站?提问顺序怎么排?为避免十七名被告人之间相互串供,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实战不是纸上谈兵,庭前会议开了整整两天,这也让张鹏心里有谱儿了。「一个被告人的回答很有可能影响整场庭审,唯有把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考虑得周到,再周到,才能确保能在恶霸出“幺蛾子”时,硬气回怼。」

二百多组证据材料交错矛盾地摆在眼前,举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例子,有两封信,一封是详细记录张某恶势力团伙各种暴行的举报信,另一封是布满村民签名的请愿书。面对两组截然不同的证据,张鹏选择启动庭外调查。

起初,有的村民来到了法院,只是潦草几句,眼神中也刻意回避,还有的村民一接到电话,便匆忙挂断了。随着深入的挖掘,张鹏在支支吾吾中发现了端倪。原来,请愿书都是张某的家属挨家挨户上门胁迫村民签字。

面对辩方对证人证言真实性的质疑,同时为了打消村民出庭作证害怕被打击报复的顾虑 ,合议庭通过面对面的方式,逐一对证人证言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取证核实。最终,对其要求村民出庭作证的要求不予采纳!



如何驾驭庭审,hold住全场,那几个月,张鹏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专题培训,观摩了其他扫黑除恶大要案的庭审现场,取经、记录、学习。开庭当天,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整整用了八个小时,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拿捏得刚刚好。

之后的几个月,张鹏经常「沉浸式」写判决到深夜,他享受这种思绪不被打乱的安静,他记得清这十七名被告人,每一个人的犯罪事实和性格特点,他不用翻开卷宗,就能知道证据材料的具体位置,他的脑海中常常就像放电影一样,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画面。

11起犯罪事实,134本卷宗,214组证据,还有一份长达96页,66424字的判决。这份判决,张鹏宣判时念了整整一小时,这不是他写过最长的判决,难度却绝对能上榜TOP3。

张鹏长舒了一口气,悬着好几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在他看来,要把案子办成铁案,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更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02

时隔十二年后,张鹏仍经常会回想起,收到人生中第一面锦旗的那天上午,阳光肆意洒落,「公正为民」四个大字格外闪耀,直戳心窝。

被告人从南方小城考学到北京,是名大一新生,沉默寡言的他和其他室友有些「格格不入」,相处的并不融洽。「南蛮子,北侉子,咱这还有个炭渣子。」导火索就因一句话而起,被告人和一名室友发生了激烈争执,慌乱中他抄起水果刀将对方划伤。

被告人第一时间选择了自首,从案情上看,这是一起很普通的故意伤害罪,但考虑到被告人的年龄,张鹏陷入了沉思。法官妈妈尚秀云的一番话点醒了他,「办案子,不仅仅是定分止争,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要传递司法温度,既要考虑法律效果,更要考虑到社会效果。法槌落下,很可能影响这孩子的一生。」

张鹏前前后后去了学校四五趟,通过和老师、同学、还有同寝室室友的深入交谈,他了解到被告人虽然性格内敛,和同学之间走动少,但在学习上很用功。室友以前就曾有过挑衅行为,在争执冲突中被告人也有一些防卫的举动。

结合这些情况,张鹏在案件宣判时做了从宽处理。他也和校方多次沟通,希望能同意被告人继续留校读书,但学校有明确规定,被定罪后无法继续学业。



其实,这是张鹏成为刑事法官后独立审理的第一起案件,他做出了公正的裁决,但内心还是「意难平」。直到几个月后,他收到了被告人和父母一同送来的锦旗,校方把张鹏的举动告诉了被告人父母,经过多方努力,被告人以后能回到老家的一所学校继续求学读书。

张鹏说:「开庭那天,被告人一直低着头,但再次见到时,他笑了,而且笑的很纯粹。」他的努力,让一个年轻人重拾信心,而一面锦旗,也让这位有「人情味儿」的刑事法官,对未来的漫漫审判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03

一堆榛子放到水里,浮在上面的是空壳,会被撇去,真正饱满的果实会沉在下面,在张鹏看来,审案子也是一样。「一定要带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带着正义之心和独立思考的逻辑能力,让真相沉淀出来。」



从事刑事审判十六年,透过上千件案子的历练,在张鹏身上依旧能看到一种朴素的「正义感」。他承办过诸多重大、疑难复杂及新类型案件,先后审理了全市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首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首例组织残疾人乞讨案。他能在错综复杂中看透本质,在细微渺小处洞察人心,在不动声色间彰显心魄。

他见过在铁证面前一言不发,死磕到底不承认的盗窃犯;也见过夸大其词,满嘴跑火车的电信诈骗犯。他经历过在低头阅卷时猛地抬头,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就让被告人秒招供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前前后后开庭九次,判决反复烧脑修改几十遍的黑暗时刻。



办案不停,笔耕不辍。在工作之余,张鹏潜心调研写作,撰写的论文曾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多篇案例被《刑事审判参考》《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刊物刊载,《司法审查认定“恶势力犯罪组织”的要点及思路》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0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他参与的调研课题获得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一等奖,提出的建议被相关司法解释所采纳。



孜孜不倦的努力让张鹏站在了聚光灯下,他先后荣获北京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首届「刑事审判业务标兵」称号。在被评为「海淀法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后,又被评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张鹏说:「海淀法院这片沃土,让我的梦想生根发芽。身边优秀的同事,让我在正能量的氛围里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1年,张鹏的小目标很简单:凿实内功,稳扎稳打,轻装上阵,步履不停。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