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被告人邱某于2018年8月23日21时许,在本市海淀区某饭店房间外,趁被害人蔡某放松警惕之机,敲门进入屋内,采用暴力方法劫取人民币1240元,并致被害人鼻皮肤挫伤,经鉴定为轻微伤。
案件焦点:
行为人采用轻微暴力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认定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邱某以暴力方法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应予惩处。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邱某犯抢劫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
关于被告人邱某及其辩护人称邱某没有实施抢劫的辩解及辩护意见,法院认为,尽管邱某始终辩称自己是在交友软件上谈好后才去找的被害人,但被害人对此予以否认,相关交友软件上亦无双方曾交流的信息,故邱某的上述辩解可信度低;同时,被害人在被抢劫后第一时间即联系了酒店和其同事,并报警,上述行为并无可疑迹象,故结合全案证据综合分析,可以认定邱某实施了抢劫犯罪行为。因此,本院对上述辩解及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五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作出判决:
一、行为人邱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二、在案扣押的人民币一千二百四十元发还被害人蔡某。
法官后语:
抢劫罪是指犯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根据被害人陈述,犯罪人趁其不备将其眼镜夺走,在抢夺眼镜的过程中导致被害人鼻皮肤挫伤,后拿起地上皮鞋冲被害人比划、吓唬,攥着被害人胳膊让其拿钱,随后又实施了摸屁股兜搜身等行为拿走被害人财物的行为,法院结合证据认定犯罪人实施的上述行为属于“暴力抢夺他人财物”,故依法认定犯罪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最大的争议问题是,犯罪人实施的上述行为是否属于抢劫罪中的“暴力”,实质涉及对抢劫罪中的“暴力”的理解和认定。
一、 暴力的内涵
关于“暴力”的含义,学界尚未对其有统一的界定。有学者将暴力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暴力即包括有形的暴力,也包括无形的暴力(譬如冷暴力和语言暴力等),既有对物的,也有对人的。狭义的暴力仅指有形的和对人的暴力。暴力的目的都是为了排除或者抑制他人的反抗。刑法中将暴力手段认定为成立抢劫罪的必要客观条件之一。抢劫罪中的暴力作为犯罪手段之一,应当指狭义的暴力,通常是指行为人为了实现犯罪目的,排除被害人的反抗,而采取的有形的、外部的并且作用于被害人的强制性力量。此处的暴力,应当具备现实性,换言之即在客观上要求能够让被害人感受到内外现实的压力,遂按照行为人的要求交付或者放弃自己的财物。
二、 暴力的程度及认定
(一) 暴力的程度标准
抢劫罪中对暴力程度的要求为“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要达到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程度,并不要求实际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那么像本案中犯罪人采用轻微暴力劫取被害人财物,是否达到抢劫罪中“暴力”的程度标准?笔者认为,抢劫罪中的暴力目的是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并没有要求实际上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受损。换言之,即犯罪人采用暴力具有让被害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能反抗或者不知反抗即可。本案中犯罪人明知被害人眼镜近视,先是将被害人眼镜夺走,后又实施了恐吓、攥被害人胳膊、摸兜、搜身等行为,足以让被害人产生了畏惧心理,被害人又因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故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所以结合案情,犯罪人虽采取的是轻微暴力,但是仍符合抢劫罪中暴力的要求。司法实践中类似的情况还有行为人用力拉住受害人的手强行将行为人手上的戒指掰下,或者强行抢夺被害人的包,被害人不放手几经争夺的情况。此时的暴力已经强制排除了被害人保护财物的可能性了,故属于抢劫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二) 暴力程度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暴力的程度是认定抢劫罪的一个难题。对暴力程度的判断则涉及到抢劫罪暴力行为的上下限问题。
就抢劫罪中暴力的上限,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2001年5月23日,最高法《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中指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的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综上所述,暴力的上限为致人死亡,其中包含:过失致人死亡、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
就暴力程度的下限,一般来说则不必是达到了危害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或迫使其不能反抗的状态,而在于其暴力手段是否达到了足以抑制被害人保护其财务的实际可能性。如果达到了实际可能性,则就可以认定为抢劫罪的暴力。本案中,犯罪人的实施的一系列犯罪行为已经迫使被害人将自己的财物乖乖交给犯罪人,故可认定为已经达到了排除被害人保护财物的可能性。
综上,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抢劫罪。法院对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是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