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王志勇:牢记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王志勇  发布时间:2021-09-05 09:23:37 打印 字号: | |


 

为了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海淀法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会

4名宣讲人结合自身的学习心得

讲述了海淀法院以实际行动

践行“强国有我”诺言的动人故事

今天,与大家分享

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的宣讲内容

 

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一百年来我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刻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

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和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普通党员,我感到无上荣光、格外振奋。这是我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也是我党员生命中一次隆重的“成人礼”。

结合工作实际,我从以下三点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理解和体会。


01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践行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重整河山到改天换地的革命史、奋斗史和精神锻造史;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安身之魂、立命之本。

我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党心怀向往。却也在工作之初,囿于案山卷海的繁重工作,而无暇回想入党的初心。被调到信访部门工作后,耳边充斥着信访人的满腹怨气,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负能量,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择:是被负能量侵蚀而从此浑浑噩噩?还是主动出击,找回初心,继续前行?

从小接受的红色教育的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第二条。将“转办制”变为“专办制”,这个“无奈”情况下“无意”的“创新”,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信访办不再只做“第二传达室”,而是亲自办案、直面矛盾、有所作为。

当一起起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纠纷得以化解,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我重新找回了入党的那份初心和使命,也从信访群众感激的目光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文件和书本中的宣言、理论、理想等也渐渐具体、清晰了起来。

我想,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不用经历前辈的枪林弹雨,但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广阔舞台和历史使命,仍然需要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循着先辈的精神足迹,补足“精神之钙”,追寻“信仰之光”,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感悟初心、砥砺使命。

 

02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这绝不是偶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包含了深沉的人民情怀,同时也表明我党植根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法官,我深知司法为民,就是要将“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心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问题,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交出一份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多元司法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工作答卷。

信访案件的办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只坐在办公室里无法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只有“卷起裤腿努力走”,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掌握案件的真实情况;才能体会当事人的生活甘苦和心路历程,从而理解其所思、所为真正动因;才能传递满满的诚意,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取得信访人的理解和信任,打通交流的渠道,找到化解矛盾、纾解心结的方法。

因此,除了将“走访”这一原则贯彻到每一起信访案件外,我还创造性地将“走访”引入到国家司法案件救助和审判监督案件中,在救助案件办理中形成了司法救助“四体”工作法;在审判监督案件办理中,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再审终审、定纷止争”。

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不仅走遍京城的城区郊区、小胡同、城中村,足迹更遍及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的180多个市县。高山大川、草原戈壁、田间地头、坊间炕头……诉讼群众在哪,我就在哪。这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远行”,不仅助我办结了案件、化解了矛盾,帮扶了群众,也成为最宝贵的成长课堂,更让我深刻领悟了习总书记所说的: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03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共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新的征程上,我们也必然会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无论身处何种位置,我们都要敢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做好分内之事,争尽分外之美,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我始终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努力目标。为了查清农民工讨薪串案的真实情况,顶着40度的烈日,4天3夜穿越5个省,走访了十几个区县乡村,寻找到了21个农民工;坐了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和8个小时的汽车,冒着连绵不绝的山雨到四川万源大山深处进行司法救助;辗转800公里,穿越崎岖乡间土路,四处打听寻访,化解信访矛盾…….在啃这些“硬骨头”的时候,我会为善良朴实的人民群众而感动,会为祖国的翻天覆地变化而震撼,也会在“渡人”与“渡己”中得到升华。

在新的赶考路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许党报国、履职尽责,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续写共产党人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百年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大气磅礴、豪情满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今后,我会努力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