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樊强:坚守良知,坚守正义
作者:李欣  发布时间:2021-11-11 17:07:18 打印 字号: | |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答案很统一: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

那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刑事法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却不一而足。“但严谨细致、熟知法律、守正不阿应该是不能少的。”已经从事刑事审判十多年的樊强如是说。



用严谨开路 让程序正义真正看得见

2008年毕业入职海淀法院起,樊强就一直在刑庭,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做起,师从资深刑事法官杨小明。刚接触刑事审判,每天听杨师父叨念的最多,便是“刑庭无小事”,三年后,当他也披上法袍走上法台时,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作为法官审理的第一个案子,樊强已经没有印象了,但可以确认的是,真不咋难。庭审前,他仔仔细细翻阅了案卷、制作了庭审提纲,开庭时紧盯提纲一项项进行,生怕漏了哪个环节、忘了哪句话。“刑事案子对于程序的要求非常严格,从收案开始,到最后执行,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程序瑕疵,进而影响人们对实体正义的评价。当我坐在法台上直面被告人时,这种感觉成倍放大,也是在那时,我真正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事关自由,不容差错。”

此后的十多年,樊强埋头苦干,从普通刑事犯罪到职务犯罪、经济犯罪,在如复一日的求索和实践中,审判经验逐渐丰富,如今已是庭里可以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现在想来,当年从杨师父身上学得最多的,便是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刑庭,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都有可能成为无法补救的大问题,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谨小慎微。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让程序正义真正看得见。



用证据说话 让每一个案子都经得起检验

作为一名法官,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底线更是底气。樊强从事刑事审判的这些年里,《刑法》修正了五次,《刑事诉讼法》修正了两次,还有各类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零零总总每年都有修改。为了让自己的底气更足,樊强一直在追赶学习、更新知识储备。

不同于民事诉讼的高度盖然性标准,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求达到证据确实、充分,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增加了“排除合理怀疑”这一项。“我们的工作,不存在‘差不多就行’,不管定罪还是量刑,都要用证据说话。”

近些年,他审理过不少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印象深刻的不是案子本身,而是审理中“费脑子”的算账过程。“对于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来说,犯罪金额非常重要,每一笔往来账目的性质、用处,是出借还是索要,是侵占还是挪用,是人情往来还是暗度陈仓,都要有完整的证据链来还原始末,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排除合理怀疑,力争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让每一个案子都经得起检验。”

今年年初,樊强审理了从西班牙押解回国的被告人卢某等35人电信网络诈骗案。被告人人数众多,还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仅案卷就堆了半间屋子,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他严格按照程序规定,依法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从小山一样的案卷中抽丝剥茧,查明了35名被告人在西班牙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冒充司法机关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事实,诱使被害人转账或汇款,诈骗钱财的犯罪事实,认定其为实施诈骗犯罪而结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工认定主犯从犯,逐一考量从重或从轻处罚情节。案子宣判后,无一人上诉。



守正义之心 让司法为安定护航

作为一个东北人,樊强自带幽默特效,直来直去的性格配上浓重的东北口音,给人的感觉就俩字:真诚。但坐在法台上的樊强,却仿佛另外一个人:气场强大,不怒自威。他说,这是职业要求使然,也是千锤百炼所得。

十多年间,大大小小的案子审理了上千件,看多了人间险恶,也见多了悲欢离合,有过不忍,有过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惩恶扬善扶正义,秉公执法守初心。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樊强审理了中关村电子市场“软暴力”强迫交易案,将多名涉恶团伙成员绳之以法。

经过严格的证据认定、审慎的推理论证,查明了被告人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作案手法,确认了被告人在犯罪团伙中的层级作用,认为其作为组织销售人员,积极参加犯罪活动,系犯罪行为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故不仅应认定为恶势力犯罪组织成员,而且亦不应认定其为从犯,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交易不仅直接侵害了到中关村电子市场内购物的不特定顾客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扰乱了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给中关村电子市场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我们海淀法院地处中关村核心区,用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中关村的发展建设保驾护航,是我们分内的事,也是必须做好的事。

今年4月,樊强被评为“北京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表示这是肯定,更是激励,他会坚守良知、坚守正义,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为社会注入安定之力,给人民带来温暖之光。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