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拍靓号 整体转让
三年结案四千件
高铁“霸座” 智擒“老赖”
开出全市首例“最高额”罚单
让正义铿锵有力的步履
回响在两千万网友耳边
他就是
海淀法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
孟凯锋
1执行现场瞬息万变,没有彩排,执行法官又是“客场”作战,没有剧本,被执行人可能百般抵赖、甚至抗拒执行,在执行现场,执行法官如何树立威严、有力“控场”?
执行现场不仅有各方当事人,还有围观群众,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软抵抗、躲猫猫,甚至暴力抗法。除了深厚的法律积淀外,执行法官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不论是有人拿刀抗拒,还是以扔煤气罐相威胁,执行法官都要勇于面对,用执行利剑劈掉“执行难”这块“硬骨头”。此外,执行法官要有充足的社会经验,在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接触、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接触中找准当事人痛点和案件症结,应变自如。最后,执行法官要有准确的临场决断。执行现场就是执行法官的法庭,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在乡野田间,都要准确适用强制措施,彰显执行强制力。
2“执行难”一直是我们执行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面对规避执行花样不断翻新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如何“逆风翻盘”?
执行工作不能仅有一腔热血,更要用智慧,动脑子、讲技巧、识破反执行套路并精准反击。虽然执行措施相对简单,但并非每个案子都要简单粗暴地查封、扣押、拍卖,而是要根据案情,分析强制和怀柔哪个更有利,该强制的时候毫不手软,该怀柔的时候循序渐进。
尤其是在案件进入僵局时,更要求法官综合案内外各种因素,从双方当事人及其社会关系、案件财产的性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抓住牛鼻子,使案件顺利解决。例如,通过给公司设置宽限期、“活封”财产等方式,给被执行人一定的缓冲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助其自救、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执行法官要会借力打力,形成执行“组合拳”,很多完美的执行都是联动的结果。例如,我院借助执行联动机制,通过与铁路、公安部门合作,在火车、高铁上“伏击”老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海淀区作为全国有名的高新技术区,新技术、新案件层出不穷,您是如何应对的?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惟有创新才是执行的致胜法宝。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新类型财产线索,及时推进财产处置,实现被执行人财产价值最大化。比如我院拍卖手机靓号,它的成交额相当于县级市一套房产的价格,取得了远大于预期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执行措施,实现执行措施效果最优化。如,我院在京首次使用电子封条查封房产,使查封手段更先进、更智能。
创新要根植于社会生活、基于执行实践。创新也要具有可操作性,能为不同的法官反复适用,只有这样创新的措施才具有生命力、不会昙花一现。
4近期,“善意执行”成为执行工作的新理念,“对谁善意”“为何善意”“如何善意”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能否谈一谈您对这一理念的理解?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该意见对执行法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行提出了更高更细要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善意执行的司法理念仍然以及时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为最终目标,这一理念是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的背景下,要求法官综合考量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采取更为灵活的执行措施,避免过度执行。
在我看来,真正做到善意执行,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要实现财产的全面、动态调查。通过对其财产进行全面、动态调查,可以了解该企业的信用历史、行业价值和发展潜力,只有充分“知彼”,才能有针对性地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机制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善意执行”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暂不采取或者解除强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松绑”。但也需采取对应的牵制措施,否则强制执行可能变成一纸空文。
5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经常遇到涉众民生案件,面对此类案件,执行法官如何处理好申请执行人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
涉众民生案件因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类案件的特点是:申请人人数众多、对执行工作期待高,法院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升级矛盾、影响民生安定和社会稳定。疫情以来,受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的影响,涉及劳动争议、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的民生案件激增,作为执行法官必须妥善处理。
作为执行法官,首先要摆正政治站位,认识到法院应承担起社会治理责任。要投入更多执行资源、加大执行力度,不因暂时的苦难而放弃,执行完毕后优先发放案款。民生案件牵一发而动全身,执行法官要注意做好与其他法院、其他承办人之间的协调工作。还要在办案过程中做好申请执行人的安抚、教育工作,稳定申请执行人的情绪。
6不同于审判工作“审结即终了”,执行法官要“一管管到底”,现实压力很大。请问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执行工作并非纸上谈兵,执行到位要付出很多努力。面对东躲西藏的“老赖”,面对长年“难啃”的老案,面对较大的结案压力,初心和使命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我看来,及时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是执行工作的起点和目标,是执行法官的初心。每当通过自己的辛苦和努力,看到申请执行人满意的笑脸,收获他们对司法公信力的期待,我就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就更有干劲去办下一个案子。
7面对挑战司法权威的“老赖”,您曾开出海淀法院史上数额最大的罚单。请问您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做出行为时都会进行经济考量,趋利避害。对被执行人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不履行判决书还能从中获益,法律的尊严必然荡然无存。通过执行活动,必须让被执行人为拒不执行行为付出代价,以使他和其他人不敢、不愿违反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就执行工作而言,法律规定,当出现拒不执行、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情况时,给予被执行人一定的处罚。通过严厉的处罚宣扬司法威严、展现执行铁的作风,能够让被执行人摒弃侥幸心理、不敢随意违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处罚案例扩大宣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规范指引,有利于形成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所以在面对有每年上千万的财务流水、经多次通知仍拒不履行五百万债务的被执行人时,我没有手软,果断作出了最高额的100万元罚单。
8对新入院的干警而言,转变身份是最大的挑战。您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助理的?
在我看来,干警的成长要做到“四个好”:领会好精神、学习好业务、完成好任务、规划好生活。
第一,领会好精神。要时刻牢记“四个意识”,准确领会上级党委和法院有关的文件精神,将其作为工作的指挥棒,贯彻到工作当中。
第二,学习好业务。一方面要加强对执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规定的学习;同时也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办案经验、办案技巧、与当事人的交往技巧等,形成自己的办案方法。
第三,完成好任务。对新入院干警而言,扮演好社会角色,就是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在成为法官之前,认真做好助理工作,完成法官安排的工作任务,协助法官做好结案工作。
第四,规划好生活。办案中要稳住心态,工作外要健康生活。面对工作中的负能量,一定要学会稳住心态、疏解压力,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个灵魂有趣、精神丰富的人。
9您多次被媒体报道,还做过两次执行直播活动,请您谈一下如何做好执行宣传工作?
勤于观察,发现新闻点。从案件事实到执行措施、执行结果,每个案件各有其特点,要不断留心案件的“新奇点”,这些点就是新闻点。在办案的同时观察记录、凝练汇总,将不同的素材转化成不同的宣传点。
在确定了对某个案件进行宣传时,就需要做一个周密的计划:从前期执行人员、执行材料、执行设备的准备,到执行中的执行预案,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一直到执行工作收尾总结等。
即便有了预案,执行现场的情况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执行法官在现场的时候,临危不惧、准确采取强制措施,既要维护法律的威严,也要不失人性关怀。
良好沟通,把握好新闻角度。在新闻宣传的前后,要与宣传部门做好沟通,从新闻宣传的角度对案件的执行进行再梳理,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