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表彰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海淀法院秦硕法官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秦硕
秦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四级高级法官,海淀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称号。
获奖感言
在海淀法院工作已满20年了,一路从书记员成长为法官,磕磕绊绊的事情并不少。获此殊荣,回想来路,深感我的集体赋予了我太多的财富。在我还是一名书记员的时候,我从前辈处学会了担当与责任;当我成长为法官的时候,我的集体培养了我的素质与信仰。10年的少年审判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海法少审人共同努力和奋斗的成果。感谢我的集体和团队的每一名干警,对我的包容与信任,这份荣誉是对海法人的肯定!
作为一名少年法官,我深知少年审判关系少年的成长,关系国家的未来。我愿意继续坚守这份工作,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主要事迹
01 扎根审判,构筑保护防线
秦硕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工作,以专业审判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17年做出本市首例对性侵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宣告“从业禁止”的判决,该案入选2017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8年,主动发现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被侵害的情况,联动海淀区多家未保成员单位,妥善、快速审理了本市首例撤销亲生母亲监护权案件。2019年,审结本市首例在校门口“咸猪手”侵犯未成年人性权利入罪案件,该案的宣判为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并登上微博热搜,点击量达500余万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02 厚植情怀,延伸审判职能
秦硕在完成审判工作的同时,开展多类型、多渠道的特色工作,延伸审判职能、总结审判经验。在担任北大附中、北京第十九中学、中关村二小等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的同时,还深入北京大学、人大附中、中关村三小等二十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教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家长及教师等专题讲座,惠及多个区县。针对海淀寄读学校、未成年人管教所等“专门学校”,多年来持续开展专门化的法治教育,通过“警戒教育”、回访跟踪,对该类“问题少年”进行面对面的帮教。
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秦硕带领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坚持在儿童节、宪法日等主题日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2016年起,带领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连续5年出版《海淀法院涉未成年人审判典型案例》绘本,以漫画形式讲述真实案例,向辖区内中小学生发放,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2018年5月,撰写《社会支持体系下的少年司法专业化》一文,获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改革方向及路径研讨会三等奖,并在全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权威学术刊物《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刊发。2019年4月,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谁来保护我——法官说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一书的编写工作。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为保护辖区内中小学生的假期安全,秦硕专门录制法治教育网络课程,为辖区内的中小学生讲授法治课。为保证疫情期间刑满释放的涉罪未成年人顺利返家,联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铁路部门等多个部门,无缝对接送多名未成年被告人回家,该事例被中央政法委官方新闻网站“中国长安网”及“中国法院网”等媒体转发,点击量近百万。2021年6月,在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之际,带领海淀法院少年法庭适时出版《家长手册》,并向社会发布。通过法官以案释法,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与保护能力。
03创新思路,打造立体格局
秦硕以少年司法为基础,创新工作思路,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在该同志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少年法庭工作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
在她的推动下,2017年11月,中国刑诉法学会少年司法委员会将法院系统首家研究基地设在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同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与全国首家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法院少年审判庭签署“友好审判庭”协议,这是少年法庭在全国法院系统内的首次异地联动合作。经过五年的调研与探索,2019年5月首创少年审判“首审责任制”,建立对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精准保护工作模式。该制度被首都精神文明委评为“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刊发报道。
2019年底,秦硕结合辖区特点,总结海淀法院少年法庭30余年的审判经验,创新审判思路,打造“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在专业化审判的同时,加大普适化普法及重点人群犯罪预防的宣教力度,与判后跟踪帮教、救助有机结合,打造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2020年,代表海淀法院多次参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会议,为“两法”修改提供实践样本和基层智慧。2021年3月,作为全国法院少年法官代表连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讲述司法实践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