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审判与检察工作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副主任吴宝华、李卫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邵明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惠,区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等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实地视察海淀法院
少年法庭和少年审判多功能室
多年来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始终坚持
“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
注重审判与帮教并重
打造少年审判“海淀模式”
全国首创U字型法台
犹如一双拥抱起来的手
守护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海淀法院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打造集开庭、亲情会见、心理疏导、
私密性谈话、困境儿童紧急托管
于一体的少年审判多功能室
与会人员前往大法庭
旁听一起刑事案件线上庭审
该案被告人原是高校大学生
在学校宿舍内
盗窃同学的金项链一条
案发后被告人主动投案
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认罚
被告人家属代其退还相应款项
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
根据海淀法院少年法庭的收案范围
此案由少年法庭审理
庭审中
对被告人进行了法庭教育
被告人表示将认真反思 努力学习
回报母亲的养育和社会的关怀
庭审结束后,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卫华主持下,与会人员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视察未成年人检察与审判工作座谈会。
大家先观看了海淀法院视频汇报片《星火相传来时路》。
会上,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贾柏岩汇报了海淀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情况。他指出,长期以来,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在市、区两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海淀法院高度重视少年审判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少年审判新思路,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少年审判“海淀模式”:一是坚持少年审判专业化发展方向,完善机构设置,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少年法庭组织建设;二是落实“特殊、优先保护”原则,持续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模式,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坚持探索创新特色延伸工作,打造未成年人权益立体保护格局;三是坚持审研学协同发力,以案例发布为契机,以研讨交流为依托,以研究基地为枢纽,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人员结合视察感受及工作情况报告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王志强(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百瑞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成(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总法律顾问)
王勇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法制办主任)
毕文胜(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李友成(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红蓉(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妇联主席)
丁琛(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高界律师事务所律师)
海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邵明艳认真聆听了意见建议,她表示,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形成独具特色的少年审判“海淀模式”,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区人大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区检察院长期以来的协作配合。去年,市高级法院为海淀法院授予“少年法庭”牌子,海淀法院率先启动改革,成立全市首家综合性的少年法庭。如何发挥好少年审判职能,进一步深化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是海淀法院少年审判探索创新工作的重心。对于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邵明艳院长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加强综合审判,全方位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少年综合审判的重点不是涉法涉罪行为,而是涉诉未成年人及其背后的深层教养问题,综合审判可以预先发现隐患与风险,继而能动司法,给予诉讼指导,实现对涉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二是加强协调联动,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少年审判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今年海淀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区其他政法机关、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刚才代表的发言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问题更加关切,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期待已经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向“更加好”转变。接下来海淀法院将继续推动少年法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尽最大努力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进行总结,他指出,海淀区未成年人检察和审判工作是海淀区的一张名片,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检察和审判工作仍任重道远。要强化未成年人检察和审判工作专业化建设,根据未成年人检察和审判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法律能力,也要像法官妈妈尚秀云一样带着感情开展未成年人的相关工作,锻炼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进一步充实检察、审判工作力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要完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党委领导、司法机关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格局。要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法治宣传的目的是让案件不再重演,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最终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要让未成年人审判的社会效果向前延伸,让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海淀“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