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速裁团队 温佳俐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想从法律人的角度谈谈“碳中和”。碳中和通俗解释来说是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量通过正向努力比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式抵消掉,实现对碳排放的“中和”。显而易见,“碳中和”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低碳转型方向。随后,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的目标并通过法律或政策作出承诺。我国提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正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内在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个人可以为“碳中和”做些什么?
遵纪守法护底线,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做破坏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
积极作为现担当,法外空间我们能做的远比想象的更多——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交通、不浪费粮食等等。
当世界地球日邂逅世界法律日,让我们有所不为、有所为,做一个爱地球的法律人吧!
民事审判一庭 王晓丹
地球为圆,法律为方。
二者无法严丝合缝,却又永远紧密相连。人是大自然的耕耘者,他们的每次行动都能让世界有所改变。而民事审判恰恰就是对其中发生冲突的行动进行修补,每一次开庭都像是一次绿色举动,都能将冲突双方进行有效串联,宏观上,也可以说成共同为地球的环境与生态做出贡献~每一天都可以是法律日,也都可以是地球日!
执行局 徐泽宇
如果说糖水和苏打水的不期而遇碰撞出的是可乐的刺激甜美,那么地球日与法律日的巧妙重合,体现的便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由衷诉求。
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需要全民尽责维护。个中责任,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法律责任。人与地球和谐共处的大命题需要法律作为框架搭建起全民遵守的规范准绳,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基础。而侧重实践的法院执行工作,正是通过对一切越线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从而让人真正知法守法,保护身边环境。
入院以来,我见证了海淀执行服务于“三山五园”地区环境整治要求,在阳台山等风景区开展的诸多执行工作,深切体会到了海淀执行在践行依法促保中坚定的决心与力度。未来我们也必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扎根所在区划,运用法律武器,更好地为“上风上水”的海淀生态保驾护航。
综合办公室 高雨薇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注重节约与保护,同时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带领孩子做好垃圾减量分类,可以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量,提高垃圾管理水平,优化居住环境;出门携带水杯,减少瓶装饮用水的使用;自备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包中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不购买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家中尽量使用浓缩型的且不含氯性漂白剂的清洁用品,不仅对环境友好,还能帮助减少包装材料,减少运输燃料;坚决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同时劝导亲友不要到野外捕捉野生动物等。
保护环境,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要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珍视与我们共处的生灵,爱护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践行。
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创建良好的法治社会,是我们的美好愿景,而要实现这个愿景,不在于标题多么响亮,而在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