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北京榜样人物故事:王志勇《行程绕地球帮扶几千人》
  发布时间:2022-08-01 10:09:07 打印 字号: | |

1980年出生的王志勇,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他扎根涉诉信访岗位十余年,办理各类案件上千件,走访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的近200个市县,行程20余万公里。将“精准扶贫”引入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创立司法救助“四体”工作法,不仅救助“人身”,更救助“人心”。他还首创“云救助”“云接访”,将科技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取得良好成效。欢迎收听今天的故事《行程绕地球帮扶几千人》

说话是人就是法官王志勇,他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法官都不太一样,比起正襟危坐的庄严,王志勇是一副慈眉善目和善可亲的感觉,可在这温和的外表下,他健硕但身躯又给人带来了一股刚毅之感,可能这与他的工作性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吧:

法官这个职位我们很多人会脑海里就是坐在法庭上,敲敲小锤子宣判一下判罚结果,好像是很轻松,可实际上并不只是这些,尤其是王志勇的这个岗位,他的工作内容涉及全国各地,所以他也就要满中国的跑来跑去,这不北京新一波的疫情刚刚得到了控制,他就赶紧的和同事跑去外面办案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北京的法官老是跑外地呢?我们先来让王志勇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情况:

来到需要的人身边,看清楚真实的情况,再施予最合理的救助方式,是王志勇在办理救助案件的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一环,就拿前几年救助的一位四川90后小伙来说,要不是来到来他家里了解了情况,就算救助款发了也起不了救助作用:

面对这周情况,王志勇认为帮扶救助就是要彻底解决问题,只发钱没后续钱花光了还得返贫,所以王志勇前后两次深入四川大巴山区,帮扶小伙重新生活:

 王志勇在办理救助案件的过程中,引入“精准扶贫”理念,与社会救助对接,将“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用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既救助人身,更救助人心。前几年他救助的一位女孩就更加体现出这个理念的正确:

通过帮扶,小女孩也就是姐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弟弟也在18岁的时候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按道理说王志勇等着款项下来分了就好了,工作就完成了,给自己后续安排这么多事儿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好处妙不可言。下面就说一起案件, 一位家住四川万源的老人女儿不幸被人杀害,有关责任人被判赔偿老人一家120余万,但只执行到1000余元,于是老人开始了上访之路。拿到这个案件,王志勇判断老人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的标准,决定到老人家中走访。救助工作完成后,王志勇准备回京,在火车站进站口看到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原来,老人是来为他送行的。

我们常说“旦行好事,莫问前程”,大爷的感谢、助学女孩的全家的用心回报,无疑成为了王志勇坚持“俯下身子接访、卷起裤腿走访”最强的动力。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工作,王志勇将动力化成一个个的工作法,比如以“专办制”为核心的“一二三四多”信访工作法,司法救助“四体”工作法,还有他首创的“云救助”“云接访”。以及“海法爱心社”的创立都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来源:北京主播在线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