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王鹤霏:喜相逢,乐相随
作者:王鹤霏  发布时间:2022-08-29 16:56:30 打印 字号: | |

大家好,我是王鹤霏,来自山西省运城市,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从毓秀湖边到小月河畔再到丹棱街旁,“走南闯北”,最终有幸来到海淀法院与大家相见。


《遇见你的时候所有星星都落到我头上


初来法院在北门扫码时,无意间发现法警哥哥的编号是“HFxxxx”,我将它视为我和海淀法院的奇妙缘分:“HF”是海法,“hf”也是我。

作为一个“风云法院”,海法既是导师课堂上的改革先锋,也是新闻报道里的司法典范。社会热点平息背后的一锤定音;典型裁判文书里的智慧心血;院校案例讲解中的传奇行为,都与海法人有关。我很难不被这样的工作单位和工作伙伴吸引。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收获“门禁卡”时,像小王子意识到夜空中属于他的玫瑰,像程心收到云天明送给她的DX3906和小宇宙,我感觉所有的星星都落到我的头上,走在路上都能不由自主地笑出来。


七月培训,法院前辈和青年骨干像各路大神一样给我们高密度输出“独家秘籍”,360°立体式地向我们展示海法以及海法精神。种下一粒种子,指引着心的方向。我知道了谨言慎行的深层含义与“审计思维”的重要性;我明白了专业高效的切实表现与脚踏实地的具象化;我看到了各位老师们谈论职业时眼里的光与抑制不住的笑意,更是难以忘却那句“你背后有师傅,师傅背后还有海淀法院”带来的感动与归属。路上回想分享的内容,我自信爆棚,甚至不自觉地走出指点江山、六亲不认的步伐;回看笔记,我感到落在我头上的星星都开出了花,我对成为海法一员更添荣幸。


《当我在这里》

理论在手,天下我有;步入实践,都是错觉。所幸的是,一直有人指引、帮扶我。从入院实习到实践轮岗,我很幸运一直待在速二。当安康老师把我从游老师办公室领走时,我的新手村试炼就此展开。学习与反思是通过试炼的法宝。

向办公室的老师们学习。老师们或直截了当或由浅入深或循循善诱,用自己的方式开始带我开始工作。

记得我刚坐到位置上时,安康老师就给我打印了一份工作指南,里面从拿到卷宗到卷宗归档,指南详细地写明了我将来需要注意的工作细节和法律依据。彼时的我还懵懵懂懂,丝毫不知道这份秘籍的重要意义,刚阅读没几分钟就开始打哈欠;如今回看,心情如同拿到试卷都是考前画的、我却没看的重点时一般,因为当下工作中的困惑及解答早就写在那份指南。在日常工作尤其是联系当事人的过程中,安康老师总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并告诉我更合适的回应方式与解决方法,让我不断思考、获益良多。

晓晨老师更多采用深入浅出、平实丰富的方法来教我。从速裁团队的办案流程开始,她会大致地讲述我们的工作节点,进而教我如何进行具体项目,并逐渐将这项工作完整地交由我处理。她还会传授我一些不同寻常的工作妙招和曾经的血泪经验;会不时地提醒我采取当下行为的原因和工作行事的原理;会在空闲时给我讲人际交往和院内生活的点点滴滴。


文渊老师则是以点带面、细细密密地教我具体事项。当我面对文书公开不知如何进行时,她说“没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我联系当事人不知道该如何接话时,她说“告诉当事人某某内容”,并鼓励我多打几个。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笑眯眯地问我“鹤霏,想不想学一个新的内容”,在这个问句之后,我知道了上诉移送的方式和卷宗文件的具体要求;我明白了文书公开的操作和信息登记的注意事项;我清楚了发起诉的信息查找和不同送达的生效要求。

从退案工作到各式送达;从打印文书到核对裁判;从调解流程到庭审安排;从当事人联系到院内对接,在她们的指导下,我一点点知道了工作的细节,也一点点描摹出速二的轮廓。

向遇到的当事人学习。戴老师曾在不同场合和新入院的我们强调要培养与当事人沟通的能力,也曾言简意赅地给我们分享他的工作经验;游老师在团队开会时也和我们分享过与当事人接触的心得体会。通过与当事人的一通通电话,我逐渐理解他们讲述的实践经验。

首先,当事人的追问时刻提醒我熟知法学知识与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记得与当事人沟通撤诉问题时,我曾经创造了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的尴尬记录,当事人每说一句话我都要转头问问文渊老师该怎么办,当时的我仿佛是文渊老师的传声筒。办公室老师们接电话时的自信、专业和迅捷都让我察觉到我对工作内容认知的不足和专业运用的缺失。之后再联系时,我都会提前把联系的内容了解清楚,再三和老师们确认;甚至一些我认为复杂的联系,还会写一个联系时的“剧本”。

其次,当事人的困惑常常提示我设身处地与换位思考的现实需要。在某几个案件中,发送通知短信后,联系当事人时还是会涉及到短信内容,我不理解为何会联系中还会重复短信内容。直到晓晨老师教我集中送达的具体操作,我自己回想时还会再次和晓晨姐确认才突然理解:当事人也需要一个确定的答复和对自身理解的再次肯认。又如,在办理公告时,当事人会考虑到开票、报账等利益相关的事情,这些却是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内容。

最后,当事人的质问不时警醒我思考已做出行为的合规性。在联系当事人的过程中,解释法院行为和阐述诉讼风险是频率最高的内容。这些都与当事人利益相关,他们的追问、疑惑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我不曾预设的。我缺失的法律知识都是在当事人的质疑中被发现,我对民诉的理解也在回应当事人的过程中被填补。

从诉费交纳到送达效力,从开庭手续到执行程序,从文书获取到费票开具;从当事人心理到当事人利益,在一次次联系过程中,我真切地体会并牢记“司法为民”的具体含义。

《不再犹豫》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儿时的江湖女侠梦在七年的学习中一点点地变成法学梦,象牙塔里的法学梦在朝暮的工作里一点点地具体化。我不再动辄公平正义,不再高谈行侠仗义,因为,我知道它们不在笔尖在心间,不在口头在手头,在一份份裁判、一张张传票、一次次送达、一个个电话……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日常的琐碎和西西弗般的重复才能使公平正义之路坚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言行的谨慎和拿绣花针般的用心才能将家国侠义之道走稳。

仲春相遇,盛夏相知,未来还有无数四季相伴。望得远方,又不负当下,我在海法学习、成长的路还很久;我们还有很长的光辉岁月,迈向海阔天空,书写一个梦想终可见的故事。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