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蕾,山东潍坊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目前在第二速裁团队实习。
时间如梭,我加入海法大家庭已经将近三个月,入职初的新鲜感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褪去,但是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却日益加深。三个月的实习让我收获良多,其中三个“一”最为印象深刻。
01一节难忘的微党课
记得七月初入职培训的时候,院领导、各个部门的前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入职课程,让我们迅速地了解了法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也在我心中逐渐勾勒出海法工作的轮廓。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既有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单位工作的喜悦,也有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能力的怀疑。入职之初,几乎每天入睡前和醒来后,我都会问自己:我要怎样做好工作呢?
直到戴主任给我们上了一节微党课,我好像走出了迷茫,开始真正懂得“什么应该做”、“应该怎样做”。我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的身份不再是政法院校的一名学生,而是一个法律人,更确切地说,是一名海法人;我的品格要纯、厚、硬,纯在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厚在有德,德为立身之本,支撑着人生的脊梁;硬在担当,铁肩担正义,丹心铸法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负使命,无愧于心。
02 一份“简单”的笔录
三个月的时间,在游晓飞团队长、王懿老师、珈彤老师的无私分享与悉心指导下,我初步了解、掌握了法官助理的基本工作。后来,我加入了秀楠老师的团队,真正开启了速裁审判团队的工作模式。也许是因为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我开始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模式化”。记得有一次,我在开庭的前一周做好了一份笔录头,本以为笔录头就是按着模板套就行,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但是秀楠老师用修订模式密密麻麻得标注出我笔录头中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提醒我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有些问题需要核实。秀楠老师作为一名速裁法官,每天都要过十几个案子,翻几十遍卷宗,却依然能为这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件做详细的笔记,这份对于审判工作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深知自己的基本功还远远不够扎实,而以后的工作也要切记“脚踏实地”,切忌“眼高手低”,这不是口号,而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
03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
学校里,所谓“法律”是一本本厚厚的教材、一摞摞考试的题集、一篇篇专家学者的论文以及一场场开卷闭卷的考试;而在海淀法院,“法律”是当事人寻求司法公正的灼灼目光,是法官对于案件细节逐项推敲的紧蹙眉头,是穿梭在办公室、法庭中每个法官助理的忙碌身影,是法警维护法庭纪律时的严肃表情,是宣传部门书写海法风采的奋笔疾书,是每个海法“螺丝钉”在工作岗位上的工匠神韵。海法是一个大团队,是一个每个人各司其职却又默契配合的优秀团队。
记得拍毕业照的时候,一个师妹询问我的毕业去向,当我说是要去海淀法院就职后,师妹满脸“崇拜”地问:是“传说”中的海淀法院吗!那一刻有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何其有幸能够加入海法。
作为一名海法新人,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要走的路很长很长。灼灼韶华,风禾尽起;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勤勉上进,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