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薛峻瑜,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
春天过去,留下了茁壮的新叶。夏天过去,带走了炽日炎炎。秋天过去,孕育了成长的收获。冬天来了,预示着深耕后的萌发。三月入院实习,七月轮岗见习,不知不觉,在丹棱街的日子里我成长了许多。
这几个月,我先后跟随中关村派出法庭张颖超法官团队、速四张辉法官团队和速一董洪辰法官团队学习。实习时间有长有短,但在类型多元化的团队中我接触到法官助理需要承担的不同方面的工作。时时有新知,事事待勤思,件件需慎行。在团队各位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初步了解了法官助理日常工作范畴,并辅助团队完成了各项工作。
不怕犯错,及时改过,这是我在中关村派出法庭开启实习生活学到的第一课。我的主要任务是辅助颖超老师团队完成案件财产保全工作和发起诉工作。泉宇老师和萌萌老师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我解决,在我出错漏时指出我的问题,帮助我改正。话说千遍不如上手一次,横冲直撞不如深思后行。程序运行会出BUG,人工作难免会有疏漏。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们求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我拉了个表格专门用来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醒自己需要注意的事项,把疏漏当作进步的契机,成长的轨迹也会无比清晰。
记得刚开始多线程处理工作时,我的思路就像是被猫玩弄过的毛线球,全部都打结在一起了。“这几个案子分给调解员老师”“首送组卷退回来了”“今天有当事人的快递”“当事人打电话要提交新证据”“扫描室让去拿卷”“这份文书校对一下”……手足无措都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窘困与茫然。洪辰老师淡定说,把手头事情做完再做下一件事情。星月老师悠悠说,把没有完成的工作都放在眼睛可及的地方,你就不会忘了。老师们通过言语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浸润着我的成长航向。收案表、移送表、排庭表,待处理、待开庭、已上诉……案案有迹可循,卷卷按序放置。法官助理事务性工作量繁事杂,做到若网在纲,方能有条不紊。
入职以来,我一直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轨道上学习与工作,担任书记员之前先旁听了一周庭审,学习老师们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的行事方法。现场感受这种氛围后,我再进行这份工作时或许会多一些熟悉感。然而亲身上阵的慌乱还是猝不及防地袭击了我。在庭审过程中记录时,脑袋与手指各干各的,难以及时、准确概括当事人的陈述。幸好有洪辰老师帮助我进行总结、提醒当事人更加清楚地陈述,二次确认我记录的内容。
校对文书是打好文书写作基础的必修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照文书草稿与起诉书、当事人身份信息、证据与庭审笔录等,比对文书内容有无误载,着重思考法官对于争议点认定和判决的事实基础与法律依据。犹记我在键盘上敲下第一句“本案的争议焦点”时,有种知行合一的神圣感。写完第一份判决草稿,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洪辰老师耐心地修改我的草稿,提点我要注意写作逻辑的统一、证据材料的甄别和说理的充分。在后续写作过程中,我也更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人生在勤,何索不获;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接触越多新事务,越发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渺小,越要脚踏实地热情饱满去求知探索,并努力保持着这份热忱与动力。
归档工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次整卷,从合同纠纷到劳动争议,从财产保全到特别程序……当法律条文中的各项规定以承载着具体案件事实的文字材料在我眼前一一铺开时,我深刻意识到走出校门的重要意义——在呼吸的张弛中感受法律的生命力。我拿着邢娜老师传授于我的归档秘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笔记。艺艺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鼓励我从立卷开始为归档工作做准备。于是我在担任书记员参与庭审时,会利用空档时间整理卷宗、填写表单,努力对年末的自己善良一些。
回想起十年前在数理化生题海里斗争的我,很难想象自己以后会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为目标而踏步前进着。正如书里说的那样,每一个岔路口前的稽延与反复,每一个分秒里积累的微小细节,让生活有了如此的变化与差异。一年有四季,年年覆新衣。丰硕果实积淀于每一场风霜雨雪阳光晨露,我在海法追梦的日子里,进一寸亦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