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瞿倩,安徽滁州人,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专业。
从南到北,探索的是法学知识
跨越大半个中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从喧嚣繁华的上海滩,到古朴庄重的北京城,从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到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不变的是我一直以来对法学知识的追寻,这是属于我的求学故事。
在我的印象里,海派的法学是重实务立潮头的,仿佛一个热血青年人的实践分享,京城的法学却又是明思辨立规矩的,犹如一个深邃思想家的内心独白;不同的观点,相同的情怀,在我的脑海里交会冲击,使我心潮澎湃。私法的意思自治、公法的权力制约、理论的哲学思辨,我在法学院的课堂上,体会法学这门古老学科所散发的魅力,那是感性认知背后的理性光辉。我的眼中,不再只是自己刚踏入法学院大门的那一天所看到的,那些矗立在校园各个角落手持天平和利剑的正义女神雕像,而是心中为之感动许久的,在人类波澜壮阔历史中沉浮的法治力量。
脚踏实地,体会的是中国故事
后来,我离开校园,初识海法,看到了理论知识以外更精彩的风景。法律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生命不仅在于逻辑,更在于经验。说来也巧,我硕士阶段学习的专业是法理学,在我加入海法大家庭之前,虽说研习法律多年,却总感觉虚空高悬、脚不点地,直到入职实习以来,才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法律的存在,法律不仅有缜密的知识,还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
刚开始我总是不够仔细,在细节上频频出错,但也正是这样“犯错—纠错”的过程,让我更加地耐心和娴熟。我也感受到,事务性的活虽然看似简单,却暗含门道,好的事务处理也能够给整个团队办案带来便捷,提高效率和准确度,而我身边的法官和助理老师们,都是我学习路上优秀的榜样。我也开始知道,法治的理想务必从细节出发。此外,我还在案卷整理中目睹了一桩桩、一幕幕人间百态,如何妥当地解决纠纷,考验的正是每一个法官讲好海法法治故事的能力。
心怀天下,不变的是法治情怀
总之,法院的工作环境包容而又严肃,富含规律却又挑战重重,令我倍感敬畏与欢喜。希望我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能够在这里自由地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