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石晓倩:扎根司法鉴定,捕捉司法为民之光
作者:房旭  发布时间:2022-12-24 08:42:11 打印 字号: | |



石晓倩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团队长,她是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团队的核心。2009年至今,石晓倩已经在司法鉴定领域深耕十余年,这段时期也是海淀法院司法鉴定工作从单一委托逐步走向服务管理的转型期。因工作突出,石晓倩获评“全国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斑驳的墙皮析出司法为民的共情

工作之初,作为鉴定“小白”的石晓倩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伤残赔偿、遗嘱真伪、房屋租金、手镯价值……当事人的鉴定申请五花八门,不同专业类别千差万别,鉴定中的“意料之外”层出不穷,面对一份份鉴定申请书,石晓倩就像在看万花筒。“伤残等级和车辆损失能一起委托鉴定吗?手机录音里的声音是被告的吗?笔迹鉴定怎么找样本?价值和损失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当事人分不清,法官专业又不对口。石晓倩清楚,委托的鉴定事项不对,相关的案件事实就无法查明,当事人的权利也就得不到保护。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和对真相的追求,石晓倩开始了较真的探寻之旅。


在一起因装修引发漏水的邻里纠纷中,寒冬腊月,耄耋老人杨奶奶的家里因漏水一直没有供暖,偌大的屋子里仅靠一台电暖器的热量维持着整个房间的温度。为了帮老人一家切实解决问题,石晓倩加快了委托鉴定的速度,案件从提起漏水原因鉴定到委托鉴定机构仅用了一天时间。在现场勘验阶段,石晓倩与法官、鉴定人一同前往杨奶奶家了解情况。杨奶奶家里的情况比石晓倩想象中还要严重——被水浸泡脱落的墙皮、开裂的墙面,让人触目惊心。可在这样的房屋中,住着一家四口,上有年过80岁的老人,下有4个月大的婴儿。对于有着丰富现场勘验经验的石晓倩来讲,这样的家庭和实际遭遇对她触动很大。

在现场,鉴定人通过勘察房屋结构和漏水点位,初步判定是楼上透水导致楼下大面积渗漏,但修复并不复杂,重刮腻子、刷漆,一周就可以解决问题。知晓鉴定人的专业意见后,石晓倩第一时间与法官商议,认为这起案件案情简单、标的不大,但如果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处理,不仅会增加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容易激化矛盾。石晓倩与法官决定现场调解。经过法院对漏水原因的解释、修复方案的设计、邻里关系的劝和,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方案表示认可,楼上住户同意尽快修补房屋并赔偿杨奶奶家的经济损失。


半个月后,杨奶奶的房子焕然一新。石晓倩进行回访,此时的杨奶奶正和楼上的邻居坐在客厅中喝茶闲聊。看到石晓倩,杨奶奶握着她的手说:“你们给我家解决了大问题,要不然这个冬天我家就要挨冻了。谢谢你们!”接地气、善沟通、暖人心,石晓倩是一个对事认真的人。她说:“桌面堆积成山的案卷容易使大家对诉讼群众的诉求失去同理心,但翻开每一本卷宗,里面却是人民群众的‘天’,因而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


科技智能让服务融入管理

海淀法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对司法鉴定进行集中对外委托的法院,初衷就是让法官从日常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由专人集中管理鉴定委托事务,进而提高审判质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提炼,石晓倩对司法鉴定对外委托工作进行职能重塑、流程优化、规范运行,在全市法院首创“鉴定管理人”工作机制,为法官提供更精准的鉴定委托建议、为鉴定人提供更高效的对接保障、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的诉讼服务。


科技智能则为“鉴定管理人”工作机制注入了“加速剂”,从一开始时海淀法院自主研发的鉴定平台到现在北京市法院的统建一体化平台,海淀法院的鉴定委托工作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理,从法官发起鉴定委托到机构接受委托,5分钟即可实现。通过在线传输鉴定材料,大大节约了各方办公成本和材料交接用时,委托效率大幅提升。


在一起确认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中,王大爷因脑膜炎后遗症被诊断为智力残疾三级,生活无法自理,全靠王大爷的哥哥、姐姐日常扶持。两位老人家都年近七旬,日常代弟弟处理银行、保险等业务时需要开具各类证明,来来回回很不方便,需尽快确定弟弟的监护人。所以,王大爷的姐姐王大妈向法院申请对弟弟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鉴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王大爷出不了门,鉴定人也进不了王大爷的家。


王大妈给“鉴定管理人”团队打电话,一遍又一遍地问:“现在能不能鉴定啊?受疫情影响,我出门办事更费劲了。”石晓倩感受到老人的无奈,详细查阅了案卷,判断该案争议不大,便产生了组织远程视频鉴定的想法。经过与鉴定人的充分研究,确认本案病例通过视频查体不影响鉴定质量,石晓倩决定通过“云法庭”平台组织“云鉴定”。

王大妈听说能鉴定了很高兴,却对“云鉴定”这个概念犯嘀咕:“什么是云鉴定?跟我弟弟的案子有什么关系啊?”石晓倩便在电话里一点儿一点儿地给老人解释什么是“云法庭”、怎么进行远程视频查体、手机上怎么一步步安装系统、怎么使用系统,并协调鉴定人提前进行模拟测试。在石晓倩的指导和组织下,“云鉴定” 顺利进行,鉴定机构一周内就出具了鉴定书。


拿到鉴定书,王大妈特意打电话跟石晓倩说:“没想到现在法院的工作这么先进,网上就能鉴定,我们老了也能跟着时髦一回!疫情也拦不住咱啊!感谢你啊,石法官!”石晓倩嘴角露出了笑容,她觉得听到王大妈的这句肯定,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在疫情防控期间,“鉴定管理人” 团队共组织了 80余次“云鉴定”,组织形式也延伸出“云听证”“云见证”“云咨询”“云勘验”等,一来保证了各方参与主体的健康安全,二来节约了当事人的鉴定成本,三来缩短了现场工作用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当事人和法官的一致认可。





(文章原载于《法律与生活》)


 

来源:法律与生活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