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短视频拥抱法治正当其时
作者:苏航  发布时间:2023-03-04 08:29:48 打印 字号: | |

 

今年两会期间,短视频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如民进中央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加强传播知识类短视频监管;全国人大代表阎美蓉亦建议持续整顿短视频平台,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如此瞩目自非无的放矢。多年来,短视频领域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增长极。不久之前,武汉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万人调查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近七成孩子的主要上网娱乐方式。对于不少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来说,看世界的视野有多宽广,全赖短视频有几多时长。

在产品设计哲学中,短视频的“自治”特征曾被视为不言自明的骄傲。新制度经济学宗师科斯曾经提出“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的区分,与充斥着有形商品的市场不同,后者是言论、出版等服务与活动的活跃场域。而短视频所承载的商品、文化双重属性,使其成为思想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尽管科斯未作断言,但也有人认为,思想市场理论意味着知识与观点的传播也要服从与商品竞争相似的规则,最终质优者胜出。倘若真是如此,则短视频实行某种自治可谓理由充分。一方面,短视频发端于以记录日常生活释放表达冲动,低制作门槛一直是突出优势;另一方面,当算法可被视为价格体系的替代品,思想市场缺乏自发协调机制的弊病也在短视频领域得到弥补。这就意味着短视频可以在分发与反馈规则的加持下,通过多主体充分竞争实现质量控制,从而将人为干预的需求降至最低。但事实一再证明,文化产品不止具有经济价值,其竞争阵地不是货架而是人的头脑。在短视频内容愈发左右认知的今天,不能盲目信任“长期均衡”,更不能完全将其命运交由市场自发调整。

正如商品市场一样,法治是思想市场不可或缺的维度。近年来,我们见证了短视频平台凭借用户思维崛起,见证了行业发展越发强调责任与价值、越发注重在个案牵引下对规则查漏补缺,但这不会是治理终点。在笔者看来,短视频的未来必定通往将借题营销者淘汰、让似是而非者退场,必然通往根除伪新闻、伪解读、伪科普,必然通往增强内容可信性、减少信息噪音,必然通往通过在现有算法规则中嵌入法治基因实现长效长治。坦率地说,适当抬高短视频生产门槛,可能与深植于其发展历程中的“草根”属性存在抵牾。但是,与单纯追求数量相比,更好地孵化创意永远是文化产业的第一竞争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只能冲淡鼓励创造的市场氛围,导致短视频平台充斥“色丑怪假俗赌”的“流量密码”。因此,无论是从推动行业长远发展、还是净化网络空间的角度考虑,适当减少短视频“思想市场”的自发性成分,为其架起内生的制度骨骼都是必然之举。让短视频更紧密地拥抱法治,可谓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