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描画法治维度
作者:苏航  发布时间:2023-03-13 10:04:29 打印 字号: | |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这份继往开来的重要文献以23次的高频次提及“法治”,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凸显依法治国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既来源于、也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过去十年,我国在依法治国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刻变革,是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结果。而站上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建设,也在持续推进着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保障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反映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的法治精神浸润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流程,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

依法治国开辟新局面,也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日益走向成熟。在公法学历史上有所谓的决断论观点,即认为主权体现于政治性决断而非基础性法律。此等学说自有偏颇之处,但近年来接踵而至的挑战也表明其中不乏道理,比如此前绝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有着哪怕是最基本的准备。迎战不确定性挑战的过程,就要在实定法缺位条件下不断在具体的急迫场景中进行个案抉择。但更大的挑战在于能否从纷乱变局中抽丝剥茧,捕捉到激流之下的规律与模式,并为回归日常生活提供常态化解决方案。这是对一国法治水平的重大考验。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领域的规则之治不但没有停滞中断,反而不断演进完善。成熟的法律理念、体系与实践,使依法治国成为应对挑战的中流砥柱,也成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信心来源。

我们愈发感到,法治在复兴征程中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中国,法治不只是人民生活的行动指南,也提供了一种认可度更高、刚性更强的话语体系。我国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交流,在外商投资等领域出台法律,以法治引领自贸区深化改革,有力展现了合作开放姿态;坚持依法治港治澳,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在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中展现维护国家统一的能力与决心。我们体会到,法治是各国家民族听得懂、讲得通、信得过的“世界语”,用法律实践做语言有利于把中国主张表达得更准确、更响亮、更可信。

亨廷顿曾作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的反思,法治保障的中国式现代化将以独特的奋进姿态给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启迪。让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正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使命。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