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些烦心事,该怎么办?
案件一:儿子成家在即,刚把家里装饰一新,却突然发现新粉刷的墙面和天花板多处泡发鼓起,疑似是楼上漏水所致。偏偏邻里关系一般,反复联系楼上就是没有动静。
案件二:年底因为生病在家休养,楼上却突然漏水,冬日的寒冷混杂着家中渗水的潮湿,偏偏楼上始终行踪不现。
上述两种情况,任何人都不愿意亲身经历,但这却是发生在海淀法院执行案件中的两起真实事例。房屋漏水修复案件,兼具了行为类案件的难点和相邻权纠纷的复杂性,案件执行的困难程度正如一团搅在一起的毛线球,找不准初始的线头,就很难打开死结。而同样是修复漏水案件,往往也不能一概而论,找准不同的症结,才好对症下药。
海淀法院执行局的储志蕊法官团队,正是在详细探查、认真论证后,采取两套不同的“治疗方案”切实解决了上述两案中二当事人的燃眉之急。
在两起房屋漏水案件中,当事人长期承受漏水困扰,申请人迫切希望在执行中迎来曙光。在联络的过程中,年轻的法官助理对申请人困难的生活现状和被执行人的不作为义愤填膺,“对这种不尊重判决还持续给他人造成困扰的被执行人,就应该根据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的规定对他们采取强制处罚措施”。
但团队中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崔少晖提出了不同看法,“执行工作还是要优先实现申请人诉求,修复被执行人住所内漏水这种缺乏有效替代履行方式的案件,单纯处罚被执行人很有可能起到反效果”。面对团队内的不同观点,储志蕊法官定下的基调是稳中求进:“还是先看看卷宗和诉讼阶段专业机构的鉴定报告,咱们执行的首要目标,还是根据案情找症结,尽可能促成自动履行”。
一翻卷宗,储志蕊团队发现了一个难题。第二起案件中,由于被执行人不配合,在诉讼阶段并未完全完成鉴定工作,鉴定报告只在因果关系层面上确认了被执行人负有修复漏水的义务,但对具体如何修复并未作说明,这给执行工作中修复流程的认定带来了困难。于是,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两处房屋现场。经调查,两起案件楼下申请人处由渗漏带来的问题确实较为严重,但调查被执行人住所却并不顺利:案件一中楼上实际居住的是带孩子的租户,对法院的现场调查较为抵触;而案件二中楼上直接无人应门。入户困难,被执行人又无踪迹,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
“再难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导致的问题,咱们还是得继续想办法和被执行人取得联系,搞清楚他们究竟为什么不配合”。明确了困境下的工作思路,储志蕊团队“功率全开”,结合案件材料和电话沟通情况,对两起案件的被执行人展开了细致的摸底工作,很快,突破点就出现在了法官面前。
经现场张贴传票,二案件被执行人均同法院进行了电话沟通。沟通过程中,案件一被执行人刘某表示愿意配合传唤前往法院谈话。而案件二的来电人,却是被执行人赵某的配偶,其全程不曾表达过任何主动修复漏水的意愿,反而表示已在卖房,后续修与不修与他们不再相关。考虑到房屋转移可能给执行工作带来的风险,此信息亟待核实。
经与案件二申请人联系确认,被执行人赵某正在通过中介售卖房屋,已长期未在房屋居住。但漏水状况并未因无人使用而改善,故不能排除物业公共管道存在漏水的可能。本着全面排除漏水隐患的原则,经沟通,小区物业愿意在被执行人配合的情况下入户更换管道排查漏水原因,此时仅剩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年迈的被执行人主动配合,积极推动防水修缮工作。
于是储志蕊团队全员通过汇总已掌握的二案件被执行人信息,总结了最适合案情的执行工作办法:案件一中双方日常矛盾较大,执行应尽可能避免双方直接接触产生不必要冲突。而刘某个人较为注重声誉,可通过释明不配合带来的个人信用影响敦促其主动履行,并由法院居间定期监督。如仍不履行,可进一步通过罚款、公告送达处罚决定书方式强化执行力度;而案件二中赵某年龄较大,初步判断其对金钱收支较敏感,且经核实其确在挂售涉案房屋。通过查封房产倒逼被执行人算清修与不修的经济账,大概率可使其主动履行。
药方开出来,下一步便是照方抓药。
经现场谈话释明法律后果,案件一的被执行人刘某当场签署笔录同意不再和邻居斗气,愿意遵照鉴定报告内容,在指定时间内雇佣施工人员完成修复工作,并当场履行了判决确定的全部金钱义务;而案件二中,法官查封房屋刚好赶上了被执行人即将成交,上百万的交易眼看着就要因为几千元成本的修复漏水问题就此告吹,被执行人很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主动联系申请人开始维修,也同意了物业人员入场排查漏水原因。
最后剩下的就是对施工进度的跟进了。伴随着执行团队的不懈跟进和推动,当事人渡过了这最后的波折。在修复完成反复确认已经确不存在漏水现象后,这两件相邻权纠纷的行为类执行案件就此执行完毕。
事后,两位申请人特意向法官表示了感谢。那反复表达的“谢谢您”,正是执行法官最希望接受的最好褒奖,也正是我们始终坚持执行工作、不懈奋进维护公平的真正意义所在。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