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和政府,这次围绕失信被执行人制度全面系统的培训,让我们对失信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失信被执行人的纳入和退出救济程序的部分,内容详实严谨,案例生动丰富!”
“关于信用修复、融资贷款和‘送五服’等一系列惠企服务政策,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回去我们就完成认证,查看自身信用情况。希望这类培训活动能够经常举办!”
2023年10月27日,海淀法院联合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科信局)举办了一场失信治理专题公益培训会。海淀区20余家企业及当事人代表参加。
培训会上,海淀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毛金柯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本次失信培训的背景。本次培训,是海淀法院联合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科信局)专程组织的一场面向辖区企业和当事人代表的纯公益性质的培训,旨在落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失信被执行人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首都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首先,海淀法院执行局郑元昊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等规定为核心,穿插大量真实的案例,详细深入地解读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六类情形及对应法定期限,阐释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投融资、政策扶持、招投投标、行业准入、限制消费、任职资格和信用违约等方面将造成的严重法律后果,并介绍了失信信息的删除、退出及救济程序等内容。由此全面展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信用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打击与惩处作用。
随后,海淀法院执行局团队长杨哲具体介绍了海淀法院为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服务营商环境优化,助企纾困的一系列工作机制:依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这一“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机制”,积极搭建商事案件“绿色通道”,推动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建立“查扣拍腾”一体化工作模式,全方位突破财产处置工作等环节的痛点难点,加速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仅2022年共处置涉案财产1889件;给当事人合理的“宽限期”,创造性地为积极履行的被执行人开具“自动履行证明书”,让强制执行更有“温度”,助力企业修复信用;上线“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三重“修复”作用,助力企业纾危解困“回血重生”,促成922件案件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涉及标的额2亿余元。
之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科信局)产业二处叶骥聪等先后对《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重点条款和北京市“信用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活动中融资帮扶等一系列惠企服务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并介绍了“信易贷”平台北京站。该平台是北京市按照国家要求,通过发挥信用信息的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依托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的北京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现已入驻金融机构430多家(含总、分支机构),发布金融产品1000多个。企业可通过使用“北京金融大数据”微信小程序,随时掌握自身信用状况,实现专业融资服务和信用报告等“送五服”活动的一站式掌上即享。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淀区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区)。此次联合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科信局),邀请20余名企业和当事人代表进行面对面培训,深入开展失信治理公益系列培训活动,强化失信被执行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讲普及,是海淀法院延伸司法职能,帮助提升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助推首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切实举措。
海淀法院将继续坚持落实“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合力共治、源头治理”的工作原则,结合执行工作情况,综合运用教育督促、信用修复、失信约束等各类措施,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守约意识,纠正失信行为,将信用治理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之中,助推信用海淀、信用北京建设,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