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锦旗里的故事 | 汇调审之“才” 息多方之“诉”
作者:胡宇婷  发布时间:2023-11-16 09:33:32 打印 字号: | |

七十载栉风沐雨

一代代接续传承

数千面锦旗背后

是海淀法院公正司法

守正创新的为民情怀

是海法法官辩法析理

胜败皆服的专业素养

回望锦旗里的故事

重温收获锦旗的温暖

凝聚继续前行的力量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第二速裁团队汇集了一群齐头并进的能工巧匠,尽管审理的案件类型复杂多变,面对的争议焦点层出不穷,超过一百件的月均审结量更是每位法官的家常便饭。但他们牢守“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充分利用诉前调解、适用小额程序和速裁审结的优势,心怀把每一个案件都当做自己的案件对待的信念,通过一通通电话、一次次调解、一场场庭审、一遍遍释法,力争将案件化解在前端,将多元化解纠纷和溯源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身体力行地把每一个案件办结、办好、办入人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速裁团队“准”、“便”、“稳”的日常。


诉前快鉴敢创先,对症下药“准”解难

在原告柯某与被告刘某的纠纷中,柯某因事故就医产生了多项费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刘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刘某拒绝和解赔偿。

通过梳理案件基本情况,承办法官发现本案调解的重点和难点系原告提出的鉴定申请,结合调解员反馈的双方调解意向,承办法官决定尝试联系鉴定人参与诉前调解。海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鉴定管理人”在了解案情和鉴定需求后,主动对接调解员,就调解思路和调解方式进行设计,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调解、现场查体,就原告主张的伤残等级及误工期、护理期等鉴定事项现场提供意见,并耐心解释鉴定标准的适用问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原被告最终同意和解。

速裁案件的审结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高效的程序,还需要为民所需,解民所难的勇气和魄力。灵活运用技术辅助手段,用心尽心,以理待人,通过更科学、更直观、更精准的方式解决案件痛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解决矛盾的一把钥匙。


推陈出新化纠纷,多元调解广“便”民

速裁法官不仅承担着定纷止争的责任,还要为当事人打开心结,诉前调解便是一剂强力辅助,前阵子许京文法官收到一面漂洋过海的锦旗,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唐某因继承纠纷诉至海淀法院,要求分割父母留下的存款,由于唐某已在海外定居,因此对在国内法院解决纠纷早已做好了大费周折、用时较长的心理准备,而令他意外的是,许京文法官团队在了解其情况后,将该案分配给工作细致、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张家祥。他与团队一同通过电话、云法庭等多种渠道,克服时差带来的困难,在唐某所在国家相对方便的时间线上指导,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沟通过程中积极联系涉案各方,确定关键信息,持续沟通,容情入理,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最终被告向唐某支付相应欠款,原告向法院申请撤诉,纠纷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化解。

事后当事人也用“不辞辛劳履使命,定纷止争促和谐”短短十四个字表达了感谢,并感叹祖国司法工作人员让远在海外的自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法理情智一条龙,案结事了“稳”人心

司法工作不仅是是非对错的评判器,更是实现当事人内心公平正义的避风港,案结事了也不仅依靠一纸文书,更应融情于理,情理相伴。

在王某某与北京某公司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一案中,原告认为自己受骗,所接受的课程服务名不副实,被告公司则认为自己已经提供相应服务,双方对立情绪强烈,拒绝沟通配合,双方言辞激烈,拒绝面对面沟通。面对案件争议大、调解难度大的情况,赵安康法官于情入手,秉持着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化身双方沟通的桥梁纽带,先和双方当事人分别沟通,了解各自想法,平复内心情绪;随后以理为据,耐心细致地帮助双方厘清证据,解决问题。最终被告公司承认受疫情影响,所提供的服务确实存在瑕疵,愿意与原告方沟通解决。本案以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星期内退款,双方握手言和作为句号。

海法人持续思考,砥砺前行,不断探索适用能动司法,深入践行“多元调解+速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智慧,利用多样化的方式纾困解难。一句感谢、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不仅是对某项具体工作的肯定,更体现出速裁工作为当事人送去的司法温暖。未来,第二速裁团队也将对准“靶”点、探索“新”点、打通“堵”点、克服“痛”点,创新拓展工作思路,贴近群众实际需求,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在速裁工作中持续保持“加速度”。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