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刘佳欣: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发布时间:2023-12-11 19:18:23 打印 字号: | |

海淀法院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

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 刘佳欣

获奖感言

感谢我们海淀法院党组给了我这份殊荣。对我来说,这份荣誉是人民的信任。我很感激承办的六千余件案件、接待的上万个当事人,是他们的信任和对法律的尊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信仰能够让我不断结合法律的规定,思考案件中的问题,探寻解决纠纷的途径。这份荣誉也是一个缩影,我只是全体法官们的一个缩影,海淀法院、北京法院是优秀的集体,让我的每一天都不是复制粘贴的一天,而是内心充实、向周围优秀的法官们汲取营养的一天。这份荣誉更是动力,我会在未来的审判事业中不断发挥职业魅力,以妥善解决纠纷为使命,不断创新不停思考,希望我们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正义的光。心有所信,必将行远。保持热爱,奔赴山海。再次感谢我的领导、我的审判团队以及我遇到的每一个当事人和每一个案件。

采访人:施俊文

1.请简要介绍下您在海淀法院的工作经历?

我和海淀法院,尤其是知识产权审判特别有缘。读大三的时候,就荣幸地在我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实习了,在入院后成为刚成立的中关村法庭首批干警。2017年我独立办案后,连续两年完成了每年两千余件案件的审理。我不断摸索速裁案件的要素式审判和流程化审理,速裁的审理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9年,我开始在民事审判五庭工作,承办大量的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在速裁工作中我锻炼了自己高效处理案件的能力,在疑难复杂案件中,我又不断挑战自己,深入研究案件中的焦点问题。通过追溯法条立法本意、研判新兴市场需求等方式进行逐个击破,最终得出审理结果。杨德嘉庭长经常带领庭内法官进行“头脑风暴”,我不断地汲取知识和同事们的审判经验,使我获益良多。常年的高效率、深研判的审理思路和审判方法让我自信、踏实、勇敢地面对案件。

2.面对知识产权领域首案及其他重大影响力的案件,您通常会如何处理,有什么经验和心得?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知识产权案件经常受到产业界、法律界等各界的广泛关注。案件审理中,我会做好四轮工作:首先,提前阅卷,厘清诉点。通过提前阅卷,仔细研读当事人的诉讼材料,理解其诉讼思路,厘清楚焦点问题;其次,尽快组织庭审,固定焦点。程序复杂、证据较多、争点发散、迷惑性较强是这些案件的特点,尽快组织一次庭审,让双方的争议焦点显露出来十分必要;再次,充分辩论,直击痛点。面对产业新问题,法律上往往呈现滞后性,我会鼓励当事人对焦点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并辩论;最后,加强判决说理,阐明观点。司法必须要对产业新问题进行的解释法律规则的回应,也会对产业界规则起到示范指引作用。因此,我会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裁判观点,以通过裁判者的智慧对原被告、产业、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多方的利益平衡。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官,我时刻谨记着一份知识产权案件的判决书,不仅仅是在阐明法律规则,更是在引领一个新兴产业,在平衡各方利益,因此每个字都要发挥它的份量。

3.作为一名博士法官,您认为学术理论与审判实践是何种关系?您是如何做好审判实践中的调研宣传工作的?

作为一名法学生和法律工作者,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来源于我从未停止思考。而这份幸运的保持来自于学术理论与审判实践的相互促进与融合。一部部法学著作,汇集着前辈们对于法律经验的总结和思索,教会了我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审判实践让我学习到如何查明事实、并通过适用法律对社会行为设置边界。正是不断学习、研究成就了一名法官在法庭上驾驭庭审的自信,而也是一件件鲜活的案例,使得法学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入。

我也总结了一些调研宣传工作的心得。一方面是注重在案件中发现问题,法官审案犹如医生给病人看病,重要的是要发现病因,对症下药。在思考如何适用法律基础上,我会更进一步去探寻发生问题的根源,找到“病因”,这对案件的妥善解决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是对案件中问题的研讨和总结。我会在每次庭审后,记录下庭审中发现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事人的庭审心理等,这些问题都既有趣又值得研究,久而久之,总结了几个厚厚的本子,再经过研究形成论文或者司法案例,以此回应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期待。


4.当今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激增,您认为当下知识产权案件呈现何种特点?作为北京法院办案标兵,您是如何带领团队做好审判中案件管理的?

当前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如“五环案”“小度小度案”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是与知识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诉讼标的高,既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年加强,也是我国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体现;三是案件疑难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案件涉及到了新技术、新产业模式的应用问题,在证据方面也涉及到电子证据核验、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与评估等程序性的难点问题,有很多问题目前尚存争议。

面对复杂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审判团队。审判团队就是一股绳,在团队管理上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心中有案,眼中有人,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要心里时刻想着案件,眼里要有当事人,尊重当事人的诉求,倾听当事人的声音,及时回应当事人的诉求。第二,高效运转案件,做好审判流程中的“螺丝钉”,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做好案件的移转工作,设定时间节点,做好工作上的衔接,以便案件尽快流转。第三,持续学习,相互尊重与信任,取长补短。我会鼓励团队成员在案件审理中或者审结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互相之间的信任感,还能回顾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作为团队长也会适时调整分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增强有效沟通。

5.您认为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如何写好裁判文书?

裁判文书是法官的名片,是法官和当事人、和社会进行的有效对话。一篇优秀的裁判文书既是对当事人诉求的完满回应,也是展现司法能力与彰显司法关怀的方式。我认为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明晰的事实查明,裁判一定要在严谨地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事实必须要做到清晰、明确,文字繁简得当;二是充分的说理,就焦点问题精准分析,要做到裁判之外,法官无言;三是严密的逻辑分析,要体现法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更要体现法、情、理的一致性。

要写好一份裁判文书十分不易,通常来说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提升专业素质,养成随时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文化素养,加强自身处理文字的能力,做到规范、准确、清晰、简洁,裁判文书应当遵循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用准确的文字传达司法精神;第二,全面回顾、审查案件,不断再现案件事实,认真审查案件中的每一个证据,务必做到以事实为依据;第三,反复打磨,以案件为起点,视野向产业扩展,拓展裁判文书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以案件为出发点,扩展到产业领域,体现出裁判文书的指引和示范效应。一份好的裁判文书,必要经过反复修改、完善,要花费法官巨大心血、经得起检验。


6.您认为知识产权审判是如何服务于创新保护的?

知识产权审判目前正在知识创新的全链条中提供着司法保障。诉前调解和速裁工作的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推进,给知识创新增添了加速度;专业化审判的深入和推进,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在技术类案件中引入了技术调查官制度,在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明确互联网行业规则,不断调研数字类案件的法律问题,以鲜活的案件回应产业界的期待。近年来,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也成为打击知识产权恶意侵权的有力武器,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这些都是我们知识产权法官不断努力想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也是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保护的信心。


7.您对院里年轻人们有何寄语?

作为法律人,我始终葆有着“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与法律相关的人都能感受到正义的光,而这束光正是通过法官和法律职业共同体们的共同努力来照亮的。我要对年轻干警说,做人民心中的合格法官。第一,恪守司法良知,永远将公平正义放在心中,时刻谨守底线,自警、自励、自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第二,磨练意志、锤炼审判技能,时刻思考并保持学习,用高超的审判能力妥善解决各类纠纷;第三平常心、同理心和敬畏心共存,既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工作平常心,不以案件细小而不屑,也要对当事人有同理心,对职业有敬畏心。最后,送给我可爱的同事们我最爱的八个字,希望大家能一步一个脚印,通往梦想和成功——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责任编辑:范静